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厚植美丽中国根基

2023.04.25 来源:央视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绿色根基。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十四五”前两批共19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正在不断加快。在辽宁盘锦,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工程正在赶工期抢进度,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剩余的岸线绿化工程今年4月底前就要完成;在甘肃甘南,黄河中上游水源涵养区今年要实施的保护修复项目达到了110个;在山东临沂,沂蒙山区域山水工程已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

山东省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朱茂波:截至目前,已修复矿山23处,绿化荒山9600余亩,新增耕地3000余亩,等全部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保护沂蒙山区域的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十年来,我国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

十年来,《森林法》《草原法》等生态保护修复法律先后修订,天然林资源保护、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等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相关政策制度在不断完善。

十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率先在世界上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首次实现了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还在重要流域和重点区域组织实施了44个山水工程。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樊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全球树一个表率,彰显了不仅要追求我们经济发展的富裕,而且要把生态友好作为我们重要的一个发展的目标。

落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未来我国将开展各类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今年,我国将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的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让自然保护地能够有更好的法律制度的保障。此外,今年我国还要进一步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再部署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继续实施好海岸线、海岸带的保护和修复。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 王磊:生态保护修复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大好时机,我们将按照要求,抓紧指导各地全面实施山水工程,更加强调生态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