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打头阵 当先锋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媒体见面会。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靖逵、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总经理官祥臻、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铁军、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军出席见面会,讲述4家企业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工作历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发挥港口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助力青岛市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经济出海口”
李靖逵:山东港口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截至目前,集装箱航线已经超过220条,链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密度位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现拥有大港、黄岛油港、前湾港、董家口港和威海港五大港区,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位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0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五,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20.8万标准箱,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
山东港口青岛港深耕沿黄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积极吸引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国际知名船公司在青岛港加密航线布局。围绕沿黄客户服务,依托黄河流域布局内陆港,发展海铁联运,持续增强陆向辐射力,2023年,新建内陆港9个,总数达到41个,其中沿黄九省(区)35个;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条,总数达到77条,其中沿黄九省(区)66条,完成海铁联运204.8万标准箱,完成货物吞吐量5.65亿吨,有效保障了黄河流域的货物进出口畅达。立足港口经济发展,会同口岸部门全力创新通关模式、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装卸效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做好服务黄河流域企业的“金牌合伙人”,携手青岛自贸片区、黄岛海关,成立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创新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减”、进口铁矿“船铁直转”等创新做法60余项。
在助力青岛市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山东港口青岛港坚持陆海联动,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山东省国际海运航线补贴、青岛市“航运15条”等政策红利,深层次聚焦“公路+铁路+水路+管道”集疏运体系全链条,打造最密集的航线布局,构筑集散高效、衔接紧密、多区互联的国际一流集疏运网络。同时,全力建陆港、开班列,携手边检、口岸单位,依托云港通智慧查验、山港一港通等数字化科技平台,全面提升通关效率、服务质量,构建全球领先的智慧通航示范港,创造最优良的营商环境,打造黄河流域最重要、最经济、最便捷出海口。
海尔集团: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 精准助力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
官祥臻: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原创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为用户、为社会创造循环价值。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示范作用,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106项,国家/行业标准发布770项,承建国创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目前已有200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跟进模仿,与多所高校建立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产业科技难题,构建了涵盖HOPE、卡奥斯、海创汇等平台的开放赋能生态,赋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此外,海尔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出“6-Green”战略,将低碳节能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开放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赋能平台,提供智碳管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建立覆盖产业链全环节的智能协同平台,与上下游企业一同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企业应该主动挑大梁,发挥示范作用。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聚焦实体经济,深耕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板块,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助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探索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引领样板,在山东、河南等黄河流域地区打造4座灯塔工厂,赋能超过5000家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旗下纳晖新能源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省份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助力降本提质增效,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共赢。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以旧换新”号召,在全国投入换新补贴10亿元。卡泰驰汽车产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探索新模式,助力黄河流域省区推进绿色低碳消费。
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一部手机轻松管理上百亩植物工厂,让农业走出“科技范”
马铁军: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聚焦现代设施农业设计、建设、材料及新材料、智能装备、运营服务、品牌标准、资产管理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提供商。凯盛浩丰集团下设20家子公司,拥有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经验和多品类蔬菜供应能力。现已在山东莱西等全国各地17个地区建成运营总面积3000余亩的智慧玻璃温室基地,还有多个项目正在抢抓工期,是全国最大的智慧玻璃温室设计、建设与运营服务商。同时,创建了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浩丰数字大脑”,纵向打通智慧农业生产全过程,横向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现已实现数字化管理率达90%以上,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上百亩植物工厂的轻松管理,培养农民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带动3000多人就业。
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把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落到实处。凯盛浩丰2015年探索建设第一个连栋玻璃温室,2017年建成运营第一个荷兰文洛式智慧玻璃温室,探索番茄无土栽培业务,解决了传统塑料大棚环境不可控、植株土传病害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目前,该模式已推广到山东东营、淄博、河南洛阳、濮阳、陕西富平、宁夏银川等黄河流域省区的多个地区,推动当地充分利用盐碱、滩涂等闲置土地,变身高效蔬菜工厂。针对黄河流域现代设施农业特点,综合利用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精准控制植物的温光水气肥,相比传统大田种植节水节肥逾95%,大果粉番茄单平米产量突破60公斤,是传统温室的6—8倍。凯盛浩丰已形成现代设施农业设计建造、育种育苗、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带动沿黄省区温室建造材料、农业设施设备、种子、农资等上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形成黄河流域一带现代设施农业集群效应。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高军: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发展中一直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主业,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公司在北至黑龙江抚远县,南至海南省三沙市,东至上海,西至新疆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个城市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覆盖了中国国境全域五个气候带类型,包括各种气候、温度、湿度、降雨量和海拔条件下的高难度生态修复。
冠中生态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的细分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在沿黄省区修复难度较大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地区等,取得了极佳的生态修复效果,可极大程度改善受损区域生态环境,创建稳定的植物群落,高质量提升区域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针对黄河流域特有的区位和气候、环境特点,面临的特有生态问题,冠中生态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了一个从技术专利到应用再到技术提升的良性循环,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沿黄9个省区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提升生态修复效果,先后开展实施生态修复工程400余个,项目类别包括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道路边坡生态防护、矿山环境生态治理、河岸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海岛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等多个方面。